2023年11月7-8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澳门城市大学创新设计学院“城市感知与设计港澳联合实验室”学术交流会在哈工大活动中心举办。本次活动由建筑学院董慰教授进行活动策划与学术召集,由哈工大国际合作部港澳联合实验室建设项目支持,包括专家学术报告和博士生论坛两部分组成,来自澳门城市大学创新设计学院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的师生就建成环境与居民感知相关议题开展交流研讨。澳门城市大学创新设计学院执行副院长王伯勋、建筑学院副院长董慰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专家学术报告
澳门城市大学韩昊英教授《复杂系统下的规划》
报告提出,在规划环境、相关决策和价值判断方面普遍存在大量不确定性,导致结果理性和过程理性都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难以做出长期的精度预测。因此,在未来的城市规划中要摒弃静态思维和简单化思维,用动态的措施去应对动态的城市发展。
哈工大张昊哲老师《元宇宙、信息与城市》
报告提出,时间可能是城乡规划研究和理解城市过程中一直被忽略的重要因素。如何理解时间在城市中的表现以及时间的效应和性质,可能是未来城市科学发展的根本突破口。
哈工大衣霄翔副教授《应对人口收缩的城市空间韧性提升》
报告提出应对人口收缩的空间韧性提升的策略:微观层面采用创新城市更新模式,激发社会潜能;中观层面稳步改善地区形象,为留住人群创造条件;宏观层面引导人口和空间紧凑发展实现精明收缩。
澳门城市大学谢俊民副教授《基于城市气候的多尺度空间规划设计》
报告基于气候环境背景与面临的挑战,提出在中心城区尺度强化风廊道规划空间管控,在城市街区尺度强调城市气候敏感区。并从山地地形与风、树木与风、设计管控与风三个方面分别展示了风环境模拟教学与案例介绍。
哈工大建筑学院董慰教授《走向健康促进的社区更新与营造——理论框架与证实》
报告剖析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环境对居民健康的影响过程及城市规划的主动干预作用。从个体健康的三大维度梳理了城市规划主动干预的理论基础,并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要素,开展实证研究。
博士生论坛
宋迪《基于竖向风环境影响的城市空间形态分析--以哈尔滨为例》
该研究通过选取城市空间形态学参数,计算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并描述其统计学关系,而后选择居住区工况,分析空间高度的不同分布对竖向风环境及其舒适度的影响。
姜润声《气候风险感知中介作用下住区建成环境对居民体力活动的影响研究--以哈尔滨五类住区为例》
该研究采用了ENVI-met数值模拟工具,贡献了一系列中介效应模型,研究发现气候变化对居民的夏季体力活动有积极影响,但可能被气候风险感知的消极作用抵消。
栾佳艺《寒地城市老幼群体不同季节住区户外活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哈尔滨市为例》
该研究通过探究不同季节老幼代际互动行为特征,发现不同季节代际活动时长、频率和行为模式的关键影响因子,提出住区物质空间和社会人文环境优化策略来满足老幼代际活动使用需求并应对季节性变化。
三位同学汇报完毕后,谢俊民老师、戴锏老师等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与讨论。
澳门城市大学冼庭欢《基于居民幸福感的社区公共空间治理--以澳门为例》
该研究通过总结影响居民幸福感的社区公共空间治理相关物理因子,对不同社区公共空间类别在不同历史文化发展背景下的不同社区之间的居民进行幸福感问卷调查研究,进而探讨社区公共空间治理、空间设计和居民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路径。
哈工大刘岩《社区建成环境与居民心理健康的非线性关联》
该研究借助梯度提升决策树算法,构建社区建成环境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模型,发现服务设施可达性、人口密度和绿地可达性,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较为重要,且均存在阈值效应。
澳门城市大学吴雪莹《蓝绿空间使用特征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来自澳门的实证》
该研究整理了蓝绿空间的使用特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指标,并进行问卷数据收集,分析得出蓝绿空间的使用特征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路径,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
张郝萍《重塑闲置空间价值--城市更新中临时使用策略》
该研究系统地介绍了国际收缩城市在应对空置问题上采取的创新策略“临时使用”,并探讨了临时使用策略在城市更新中所发挥的创新价值。
在汇报后的座谈交流环节,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董慰、设计学系主任邱信贤、澳门城市大学创新设计学院谢俊民副教授就未来两个学院之间,在本科、硕士、博士不同阶段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可能性进行了深入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