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个段落

建筑学专业

发布时间:2020-08-07浏览次数:5097

建筑学院 建筑学专业(咨询电话:0451-86281135

1. 专业剖析

建筑学与人类栖居环境密切相关,横跨工程技术与人文艺术,涉及理、工、文、艺诸多领域,研究、设计及建造建筑与环境,被誉为土木建筑和人居环境设计领域的龙头专业。专业以建筑设计系列课程为主干,辅以理论类与专题类课程、开放式国际化特色课程,以及若干校企联合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具有建筑设计核心能力,具备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恪守职业信条,能够引领建筑及相关领域未来发展的专业人才。

学科下设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城市设计及其理论和室内设计及其理论五个学科方向。专业本科学制5年,以学生为中心,探索拔尖人才选拔与培养机制,提供“4+n”学制项目、“1+3+1”海内外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等弹性学制。其中“4+2”学年制是指在本科四年级的学习后直接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在此基础上延伸“4+3”学年制,可获得本校和海外院校双硕士学位;“1+3+1”海外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是指第1年、第5年在本校学习,第2-4年在海外院校学习,可获得本校及海外院校的双学士学位。

结合地域特点,形成了以“寒地建筑科学”为特色的学科发展方向。以此为核心形成了地域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绿色建筑与节能设计、建筑遗产保护和城市设计五个主要研究领域;同时,在计算性设计、立体城市与地下空间等新兴研究方向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 专业优势

哈工大建筑学学科历史悠久,由中俄联合创建于1920年,是我国最早的土木建筑学科之一,与清华大学建筑系等并称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建筑“老八校”。建筑学专业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连续五次以优秀级通过全国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并于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52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在全国首批设立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专业具有良好的国际声誉,在2020-2021QS世界大学排名中,建筑学专业排名全世界51-100位。

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82人;其中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4人,占专职教师总数90.2%;有70%以上的教师具有出国留学经历。专任教师队伍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奖”获得者、省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等。

坚持本土化与国际化双重视野下的建筑教育,在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同时培养国际化高端人才。专业聘请乌克兰建筑科学院瑟里夫佐夫•奥列格院士、俄罗斯建筑土木科学院加加林•弗拉基米尔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蒂姆•布罗意德院士、美国护理科学院赖锦玉院士为专业讲席教授;并与60余所国际知名高校建立合作,本科学习期间50%以上的学生具有海外交流学习经历。在“双一流”建设的总体目标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创新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结合;鼓励国际交流与交换,学生竞赛、社会实践等课外活动丰富多彩,人才培养效果卓著。已为我国建筑领域培养了数千名专业人才,是我国最主要的建筑类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之一。设立“4+n”学制改革项目、“绿色建筑与建成环境”交叉学科方向培养项目、“1+3+1”海外双学位培养项目等人才培养项目。


3.人才培养

哈工大建筑学学科从百余年前创建肇始,就具有典型的工程化、地域化和国际化特色。建国后,从专业领路人哈雄文,到以梅季魁、常怀生、侯幼彬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哈工大“八百壮士”,始终以国家对建设人才的需要为根本,秉持“厚基础、强实践、严过程、求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为己任,以建筑领域的杰出人才为培养目标。

近年来,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哈工大规格”百年强校的目标下,专业坚持“以本为本”、“四个回归”,于2016年对对本科培养计划进行了优化调整。旨在以学科建设为核心,通过人才培养体系的重构,着力培养具备广博的自然科学、人文与建筑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具备扎实求精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兼具形象与逻辑思维能力;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具有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求真探索的思辨精神;注重团队协作,善于沟通表达;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品德优良,信念执着,恪守职业信条,能够引领建筑及相关领域未来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并围绕工程实践和设计创新两个核心能力,制定毕业生要求,在涵盖建筑设计、建筑相关知识、建筑技术、建筑师执业知识等方面之外,又增加了自主研究与终身学习、使用现代工具、沟通与表达等方面。

建筑学专业毕业要求示意图


4.师资情况

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82人;其中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4人,占专职教师总数90.2%;有70%以上的教师具有出国留学经历。聘请乌克兰建筑科学院瑟里夫佐夫•奥列格院士、俄罗斯建筑土木科学院加加林•弗拉基米尔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蒂姆•布罗意德院士、美国护理科学院赖锦玉院士为专业讲席教授。专任教师队伍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共享院士1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1人、海外高层次专家1人、国家级高端人才3人;包括“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奖”获得者4人,黑龙江省建筑教育研究团队1个,省教学名师1人,省优秀教师1

学术带头人:梅洪元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寒地建筑学术委员会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寒地建筑设计与理论。

学术带头人:孙澄教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建筑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建筑学会计算性设计学术委员会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公共建筑创作与计算性建筑设计。

专业教师分属5个学术方向:公共建筑设计及其理论、计算性建筑设计理论与技术、绿色建筑与建成环境、建筑历史与理论、城市设计及其理论;每个学术方向特色鲜明、梯队合理、青蓝相继。教学上,分属6个教研室:设计基础教研室、历史与理论教研室、绿色建筑与建成环境教研室、智慧建筑与建造教研室、建筑设计第一教研室(公共建筑方向)、建筑设计第二教研室(综合技术方向)。


5. 课程体系

实施“面向国际化的建筑学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创新、个性发展”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形成以核心设计课、理论课、专题课和实践环节四大板块专业课程:

核心设计类课程关注空间建构、形式逻辑、场所环境、技术应用等核心设计问题,同时补充以“开放、多元、创新、共享”为特征的国际化设计类课程集群,包括国际暑期学校、国际联合设计、开放式研究型设计、国际联合毕业设计等,以培养面向前沿的创新能力。

理论类课程包括一、二年级的通识类课程,和一至三年级的艺术类课程,以及从二年级一直持续到硕士阶段的建筑技术类、建筑历史与理论类课程。专题类课程依托专业教师和所在研究所团队的科研成果,紧密关注学科前沿,包括数字化建筑设计、绿色建筑与节能、历史遗产保护与城市设计四类。实践环节除了绘画实习、构造实习等必备环节外,通过与企业密切合作,将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贯穿到本科到研究生的全周期,充分发挥企业的协同育人作用。

师资配备上,除本专业教师外,充分发挥学院人居环境学科群的优势,吸引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数字媒体艺术、环境设计、工业设计等多专业教师参与授课。同时,积极探索校企联合的“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建筑师进课堂;打造国际化系列课程,邀请国际知名专家、建筑师授课。

教学成效与人才培养成果卓著20142018年连续两届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黑龙江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近年来获教指委优秀教案12项;近五年本科生获国内外学科竞赛奖项11项。

 

特色课程:

《建筑设计基础》 面向一年级新生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团队由学院院长、****、省教学名师孙澄教授领衔。自2010年起,课程以“空间建构”为主线,进行了持续性的教学改革,成果显著:分别于201320172019年获专业教指委优秀教案;依托该课程所打造的MOOC课程《建筑设计空间基础认知》获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8);建设的高中与大学间的衔接课程《初识建筑》上线中国大学MOOC平台(2019)。

《国际暑期学校》 开设于三年级夏季学期,迄今已持续10年;课程依托海外学术基地,以“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国际教师来校联合授课,设计选题面向学术前沿。2016年,该课程提档升级为以“印记哈尔滨”为主题的国际暑期学校,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拓展受益面:除三年级本科生之外,也面向海外高校与国内C9高校的专业与非专业学生开放。

《开放式研究型设计课程》 开设于四年级春季学期,以工作坊的方式,持续四周,期间不安排其他专业课程,第一周为“走出去”的移地教学。课程以开放式教育理念为核心,采取主讲教师申报制以实现教学内容开放;联合指导教师向海外、设计机构和相关专业开放;打破班级界限,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选择教师和设计小组,达到学生选择开放;在设计过程上,以研究型设计为手段,设计选题及设计过程注重研究性。课程已成功运行9年,与MIT、哈佛等多所海外名校密切合作。

数字化系列课程 面向数字化时代,依托中国建筑学会计算性设计学术委员会,专业建设了《BIM设计技术基础》、《参数化设计技术》、《数字技术应用实践》、《算法与设计》、《数字化建筑专题》、《人工智能与建筑设计》一系列课程,包含理论、设计与实践等多个环节,为学生循序渐进地建立起计算性设计的思维与方法打下了坚实基础;学生在“谷雨杯”全国大学生可持续建筑设计竞赛上连续多年获特等奖。

《建筑认知》 是学生的第一门实践类课程,在一年级夏季学期末,进行“职业建筑师带领下的一场城市建筑之旅”:学生赴指定城市,对专业设计机构进行参访,由职业建筑师对建筑作品进行讲解分享,对建筑作品进行认知,课程目的在于全方位了解专业,树立专业信心。自2018年以来,设置北京、上海、杭州、深圳、成都五条路线;共有10余家全国知名的设计机构参与其中。


6.科研实践

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多个国家级基础教学平台;拥有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寒地建筑科学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与国外高校合作,成立了哈工大-英国谢菲尔德中英建筑科学海外学术合作基地、哈工大-国际壳与空间结构协会(IASS)国际冰雪建筑创新研究中心、哈工大-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中荷极端气候建造科研中心、哈工大-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中俄中东铁路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创新中心。依托这些平台,在学术科研方面,结合地域特点,以“寒地建筑科学”为特色学科发展核心,注重学科交叉。近年来,主持完成“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纵向科研项目五十余项,项目合同经费近亿元;多项科学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在设计实践方面,依托“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哈工大建筑设计研究院,积极开展设计实践,获国家勘察设计一等奖等工程设计奖30余项。


7.学生国际交流

坚持国际化办学的传统特色,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芬兰、荷兰、澳大利亚、日本、韩国11个国家及港台地区的60多所世界著名大学及建筑教育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逐步形成了联合学位、联合设计、学生交流等多层次的国际合作教学体系。

积极拓展国际化科研平台,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合作建立“哈工大-英国谢菲尔德中英建筑科学海外学术合作基地”、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建立“联合可持续都市发展研究中心”、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建立“中荷极端气候建造科研中心”、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建立“中俄中东铁路文化遗产保护创新研究中心”等。

国际化办学惠及广泛,有超过50%的本科生通过海外学生交换计划、开放式研究型设计课程等获得海外交流学习的机会;100%的学生通过国际暑期学校、聘请外教授课等方式接受国际化教育。


8.学生学习生活

建筑学专业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讲坛和主题论坛活动,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商界精英、知名人士来院交流,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交流平台,开拓学生视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重视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每年夏季学期开办暑期国际学校,暑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服务团到祖国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专业承办的一年一度的哈工大夏季建造节是北中国地区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大学生空间建造类活动;所有建筑学专业一年级新生均参与其中。

专业承办的“挖空新思、筑雪为间”国际雪构建造节、冰雪建筑创新设计大赛等,以浓郁的地域特色,特殊的建筑材料——冰与雪,已成为全世界建筑界瞩目的冰雪建造类活动。


9. 本科毕业去向

建筑学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大,就业面宽广,学生毕业后可任职于设计机构、地产企业、国家机关、高等学校、科研单位等,从事设计、管理、教学、研究等工作。本科毕业生就业率100%,其中38%的本科毕业生继续攻读博士或硕士研究生;40%的本科毕业生考研或前往国内外著名高校继续深造;22%的本科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广受社会各大企事业单位欢迎。

境外深造院校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哥伦比亚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世界名校。

本科生就业单位中国建筑设计集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科地产、中海地产等国内一流建筑企业及大、中城市规划设计管理部门。


10. 权威推荐

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李存东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专业具有近百年的历史,在国内本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极高的声誉。该专业培养的人才大多成为全国顶级设计企业、政府管理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中的佼佼者。近年来,该专业更加快速发展,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各方面佳绩频传。在哈工大建筑学专业,你将在优秀的师资团队和一流的教学环境中收获专业知识,扩展国际视野,掌握扎实本领,实现设计师的梦想。


11. 知名校友

学长推荐:

刘晓钟 1980级建筑学本科,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孙一民 1981级建筑学本科,1991年获博士学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李存东  1989级建筑学本科,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

   1992 级建筑学本科, 融创中国执行董事、执行总裁、华北区域集团公司总裁。

 

学长寄语:

中国建筑设计院建筑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北京建筑大学研究生导师、中国青年建筑师奖获得者景泉:

我热爱我的工作,当我看到我的设计能够从土地中生长出来的时候,我就会由衷地自豪和欣慰,是母校培养了我,并在学校期间给我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和为人居的建筑环境而奋斗的信念。建筑设计是为了人们创造更美好生活的一项工作和挑战。希望你们来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硕士、美国DesXY设计事务所执行总建筑师王欣:

激情五年,建筑一生。大学五年的建筑设计学习也正是人生经历构建的开始,伴随着设计能力的提高,也渐渐磨砺出建筑师犀利敏锐的眼力,洞察世事的心力,创新渊博的智力和健硕坚韧的体力。学习建筑设计的魅力在于,可以从一个立体的维度,基于文化的传承,采用前沿的科技,用设计手法来表达对社会问题的解答。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硕士、荷兰贝尔拉格建筑学院硕士、MAT Office创始合伙人、荷兰注册建筑师唐康硕:

十八年前的秋天,我在这里开始了我的建筑生涯。如今,作为建筑师的我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孜孜不倦地建设着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城市,每当回想起那些青涩的时光,我都会感恩母校、怀念在建筑学院读书的日子里美好的曾经;也会自豪于当初的选择和更加坚定着今天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