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刘晓光 职称/职务:副教授/景观与生态规划研究所 所长 主要研究方向: 1、生态城乡规划设计方向:可持续城乡发展规划、生态安全格局规划、社区规划。 2、景观规划设计方向:生态基础设施(EI)规划、生态景观规划、城市景观设计。 3、景观美学方向:生态美学、景观表征理论。 个人简介: 历任景观系首任系主任(2011-2013);城市规划系城市设计教研室主任(2006-2008)、景观教研室主任(2009-2011),建筑系建筑学教研室副主任(原哈工大,1996-2000)。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学士(1990),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理论方向硕士(1995),哈尔滨工业大学景观学方向博士(2006)。 景观学(LA)学科创建人,建立景观系、景观学专业及生态规划导向的景观教育体系。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会员,哈工大本科生院教学督导。《中国园林》、《建筑学报》审稿人。出版学术专著6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与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4项,获得省(部)级奖励2项。完成景观与城乡规划设计项目100余项,其中多项获奖。开设景观、规划、建筑等学科课程20余门,指导本科生参加国际景观规划设计竞赛、全国城规专指委城市设计竞赛等获金奖等奖项10余项。 在教育方面,建立了以生态规划为核心、以环境伦理为哲学、以生态基础设施规划(EI)与社区设计为特色课程、以研究式设计为主导模式的景观教育体系;主讲《景观美学》、《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专项(城市)设计》、《生态公园规划》、《景观概论》、《专业导论》、《设计美学》、《景观创新》等课程,发表《哈尔滨工业大学风景园林学本科教育探索》等景观教育论文。在喜马拉雅音频平台开设《设计闲潭》音频教学频道,讲授《概念设计》、《三子式设计法》等讲座。 在理论方面,提出应对不确定性的可持续发展的空筐理论。建立了以表征论为核心的景观美学体系;出版专著《景观美学》、《Symbol And Architecture》,发表《景观设计中的象征性阐释研究》等论文。推动生态美学方法研究,发表《人工净水湿地的景观形态构建方法》等论文。推动基础生存系统规划设计研究,发表《Research on the Self-Help Survival System of Disaster Prevention Park in Cold City》等论文。 在景观规划方面,提出EOD(Ecology Operated Development )发展模式;提出景观规划的总体整合规划模式(General Planning);倡导与推动生态基础设施规划(EI)。完成住建部《特色宜居村镇景观保护技术研究暨寒地乡村社区生态基础设施空间模式研究》课题研究。完成《哈尔滨市主城区生态网络研究》课题研究。 在景观设计方面,倡导与环境科学的交叉研究,突出推动寒地生态修复与重建设计。发表《寒地城市公园系统生态格局研究》、《基于低碳理念的城郊湿地公园生态恢复景观策划》等论文,完成《人工净水湿地规划设计策略》等课题研究。 在城乡规划方面,积极倡导总体(SEE)规划理念,推动经济、环境、社会、空间规划多学科交叉整合规划。针对城市中心区复兴前沿,完成省科技厅《寒地可持续社区基础设施规划模型》等课题研究。 在城市设计方面,倡导与推动生态社区规划模式,倡导Permaculture特别是生产性景观理念,完成省社科联项目《黑龙江省乡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模式研究》。发表《寒地城市集合宅园研究》等论文,完成《哈尔滨住区生产性景观规划设计》、《基于碳氧平衡模型的校园生态优化策略》等课题研究。 教育及工作简历: (一)教育简历: 2002-2006,工学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1992-1995,建筑历史与理论硕士,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学院 1986-1990,建筑学学士,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 (二)工作简历: 2013---今,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景观系,副教授/景观与生态规划研究所所长 2011-2013,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景观系,副教授/系主任 2000-2010,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副教授/景观教研室主任(2009-2010)、 /城市设计教研室主任(2006-2008) 1996-1999,哈尔滨工业大学(原)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讲师/建筑学教研室副主任 1995-1996,哈尔滨工业大学(原)建筑工程系工业设计教研室,助教 1990-1995,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建筑学教研室,助教 科研成果 (一)科研项目: [1] 住建部课题《特色宜居村镇景观保护技术研究暨寒地乡村社区生态基础设施空间模式研究》[K62017050] [2]黑龙江省科技厅课题《寒地可持续社区基础设施规划模型》[GZ15A511] [3]黑龙江省社科联课题《黑龙江省乡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模式研究》[17019] (二)会议文章: 1、PN模式社区生态网络规划方法探讨.城市建筑,2018 2、生态语境与中国当代景观规划使命.城市建筑, 2017 3、建筑院校新兴景观学科教学体系建构策略研究.中国建筑教育, 2015 4、建筑类院校景观学专业生态规划课程体系探索. 中国建筑教育, 2015 5、现代景观的象征题材与象征方式探析. 建筑学报,2006 6、景观设计的可拓学方法. 建筑学报,2004 (三)学术著作及教材: 1、《Symbol And Architecture》.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2、《景观美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 3、《建筑与象征》.台湾锦绣出版事业有限公司,2001 4、《灯光环境艺术》.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8 (四)规划设计: (1)可持续城乡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1] 哈尔滨空港新城发展战略研究(2018.11) [2] 黑龙江省讷河市特色小镇与田园综合综规划(2017.10) [3] 哈尔滨市秋林圈空间发展战略规划(2014.12) [4] 哈尔滨哈工大经济圈空间发展战略规划(2014.10) [5] 哈尔滨市道外区民主乡民富村小城镇建设规划(2012.12) (2)自然生态空间规划 [1] 重庆两江新区科创园生态基础设施规划(2018.10) [2] 广州市生态红线规划(2016.06) [3] 成渝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规划(2015.06) [4] 黑龙江省抚远县生态规划(2015.01) [5]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倭肯河流域环境治理规划(2013.03) (3)产业生态空间规划 [1] 哈尔滨市阿城区国土功能与产业布局规划:“三规合一”实施框架(2014-202年)(2014.06) [2] 哈尔滨市南岗区产业布局规划——南岗区“1536”发展战略实施规划(2013.08) [3] 哈尔滨市双城区循环经济规划(2012.11.21) [4] 哈尔滨市阿城区料甸镇海沟村生态复兴工程——农村循环经济规划(2012.11.21) [5] 哈尔滨市道外区民主乡金沙滩湿地旅游基础设施规划(2012.04.16) (4)生态园区规划 [1] 哈尔滨市环保科技产业园高端制造与服务园区规划(2016.10) [2] 黑龙江七台河市生物发酵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2016.10) [3] 青岛市琅琊台微生物循环产业园规划设计(2014.12) [4] 哈尔滨市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设施(SESRI)园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2013.05) [5] 秦皇岛市中国环管干部学院(新区)生态校园规划(2012.11.30) (5)生态社区规划 [1] 江苏省甪直古镇车坊片区复兴规划(2016.11) [2] 黑龙江省双鸭山龙煤企业型乡村社区规划(2016.08) [3] 哈尔滨市对青山镇万家宝牧场社区规划(2016.06) [4] 哈尔滨市建国社区规划规划(2013.09) [5] 青岛市琅琊台社区规划(2014.10) (6)生态公园规划 [1] 大连市森林动物园神秘谷儿童乐园方案(2018.07) [2] 黑龙江省穆棱河谷湿地生态公园规划方案(2012.07.31) [3] 黑龙江省绥化市生态公园设计(2011.06) [4] 营口市鲅鱼圈青龙山-碧霞山公园景观设计(2007.04) [5]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莲花公园设计(2006.09) 办公电话:86281083 电子邮箱:lxg126@126.com 通讯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66号501室 邮政编码:150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