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罗鹏 职 称: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体育建筑、大跨度建筑与结构协同创新、寒地大空间公共建筑气候适应性设计、冰雪建筑设计与建造技术创新 个人简介: 大空间建筑研究所副所长,国际冰雪建筑创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访问学者。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获得者。中国体育建筑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员、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会员,国际壳与空间结构协会会员,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从事大空间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近二十年。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创建筑师参与体育场馆工程设计项目40余项,主持和参与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设计和科研类奖项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参编图书6部,主持国家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滑冰馆建设标准》和《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三版体育馆部分的编写工作。 社会兼职: [1]中国体育建筑专业委员会委员,2010-至今 [2]中国建筑学会会员,2009-至今 [3]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员,2010-至今 [4]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会员,2007-至今 [5]“国际壳与空间结构协会(IASS)会员”2017年 教育及工作简历: 2014-2018,副院长,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2013-2014,访问学者,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建筑学院 2009-至今,副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2007-2009,讲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2001-2006,博士研究生,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1999-2001,硕士研究生,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1994-1999,本科,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学院 课程教学: [1]本科教学 建筑设计一,本科二年级专业课 建筑设计二,本科二年级专业课 建筑设计六,本科三年级专业课 建筑设计七,本科三年级专业课 开放式研究型设计课程,本科四年级专业课 建筑弹性设计与可动技术实践,创新研修课程 科研成果 科研项目: [1]基于寒地城市与大型赛事双系统的体育场馆弹性设计研究,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 [2]基于扩展式教学理论的建筑与结构协同创新系列课程与教学方法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负责人; [3]建筑设计课程扩展式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项目负责人 [4]大空间公共建筑弹性设计理论及其应用技术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项目负责人 [5]建筑弹性化设计与可动技术实践,“985工程”建设子项目,子项目负责人 [6]基于全民健身需求的中小城市体育中心设计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要参与人; [7]大空间公共建筑经济比较研究,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要参与人 [8]基于全寿命周期和整体性原则的严寒地区建筑生态表皮构造优化研究,黑龙江省留学归国及海外学者合作基金,项目主要参与人 [9]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高效节能体育馆设计研究,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要参与人; [10]大空间公共建筑低碳化设计关键技术应用研究,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项目主要参与人; [11]寒冷和严寒地区既有居住建筑绿色化改造新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十二五”项目子课题,项目主要参与人; 期刊文章: [1]吕俊华,邵磊,1978-2000年城市住宅的政策与规划设计思潮,《建筑学报》,2003年第9期,7-10页 [2]罗鹏陆师亮梅季魁,复合型体育馆设计实践探索——广东惠州体育馆设计,《新建筑》,2003(2),46-48页; [3]罗鹏,奥运场馆形象创作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3(11),1135-1138页; [4]罗鹏,健康型体育馆设计邹议.《低温建筑技术》.2003(6) ,22-23页; [5]罗鹏,体育馆形象创作理性研究.《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03(3),28-31页; [6]罗鹏,论可持续发展在城市建设中的主导性,《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3(11),107-109页; [7]罗鹏,体育场馆设计与城市环境.《建筑技术及设计》.2004(8) ,67-69页; [8]罗鹏梅季魁,大型体育场馆动态适应性设计框架研究,《建筑学报》,2006(5),61-63页; [9]罗鹏,体育场馆空间多元化整合设计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4),352-355页; [10]罗鹏李玲玲,建筑设计课程扩展式教学研究,《华中建筑》,2008(10),229-235页; [11]罗鹏李玲玲,大型体育场馆空间弹性设计对策研究,《城市建筑》,2009(11),23-25页; [12]罗鹏郭旭,基与城市化背景的小城镇科学发展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09(7),113-116页; [13]罗鹏,大型体育场馆整体性设计研究,《新建筑》,2010(4)43-46页; [14]罗鹏李玲玲,事件性大型场馆设施应变设计研究,《建筑技艺》,2010(02); [15]罗鹏梅季魁,中国体育建筑60年回顾,《城市建筑》,2010(11),13-15页; [16]罗鹏董赵伟,中小城市体育场馆适宜性设计研究,《城市建筑》,2013(09); [17]罗鹏刘德明王哲,传承·开放·创新——哈工大以技术为核心的大跨度建筑教育特色发展研究,《中国建筑教育》,2014(4); [18]梅季魁罗鹏,高校体育馆设计思辨——大连理工大学体育馆设计,《建筑学报》,2004(2),48-51页; [19]梅季魁刘德明罗鹏陆诗亮,环境、形象、空间——惠州体育中心设计.《建筑文化》.2004(9),22-27页; [20]梅季魁罗鹏陆诗亮,惠州体育馆设计,建筑学报,2004(11),36-39页; [21]梅小冰罗鹏梅季魁,中小型体育馆的用途与设计,《建筑学报》,2008(6),80-82页; [22]梅小冰罗鹏,体育馆比赛厅基本空间框架优化设计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04),559-563页; [23]殷建民罗鹏,体育建筑生态安全设计理论与对策初探,《建筑建材装饰》,2008(2),3-5页; [24]梅季魁罗鹏陆诗亮,复合简约回复——淮南市体育文化中心设计,《建筑学报》,2009(3),56-59页; [25]侯丽萍罗鹏,隐逸建筑——深圳大学城体育中心设计,《建筑艺术》,2011.11; [26] MENG Qi LUO Peng, The influence of users'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on sound scape in the waiting halls of railway stations,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2.04; [27]唐家骏罗鹏及强,大兴安岭文化体育中心,《城市建筑》,2013(09); [28]卫大可罗鹏,基于英国模式的日间照料养老设施公共活动用房设计要点,《城市建筑》,2015.02; 会议文章: [1]梅季魁陆诗亮罗鹏,新世纪的礼献.第三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3,天津 [2]罗鹏,大型体育场馆动态适应性设计框架研究,全国体育建筑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学术交流会——大会宣读论文.2005(10),北京 [3]郭旭,郭恩章,罗鹏,Construction of China’s Leisure Community,Proceedings of the 8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for Environment-Behavior Studies(EBRA),2008.(10),哈尔滨 [4]罗鹏,Ecological Design of Anti-Disaster Sports Venues,2009国际灾害风险大会论文集,2009(12),西安 [5]罗鹏,Adaptable Design Strategies of Big Venues,2009中国上海国际建筑科技大会论文集,2009(10),上海 [6]卫大可、罗鹏,研究性与工程性并重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探索,2012全国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09,福州 [7]刘莹、罗鹏,引入结构设计与分析的建筑设计教学方法探索,2012全国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09,福州 [8]YANG Li、LUO Peng, The Comparative Research of large-space university gymnasium in investment control,201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ivil, Architectural and Hydraulic Engineering,2012.08 [9] LUO Peng、LUI Daping, Comprehensive Design and Innovation of Large-Span Architecture in Light of the Environment, The 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novative Civil &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会议发言), 2012.11,首尔 [10]罗鹏,建筑与结构的交响, 2013全国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会议邀请发言),2013.10,长沙 [11]罗鹏、毕冰实,Innovation Teaching Practice of Large-span Architecture and Structure Collaborative Design,第22届独联体国家建筑教育国际会议,2013.10,圣彼得堡 学术著作及教材: [1]奥运建筑——从古希腊文明到东方神韵,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参编,2008年 [2]体育建筑设计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参编,2010年 [3]体育建筑设计作品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参编,2010年 [4]体育建筑设计新发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参编,2010年 [5]复合型体育设施设计,中国商业出版社,参编,2011年 [6]讨论·讲述·操作,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副主编,2013年 工程设计: [1]安徽省安庆市体育中心设计,项目负责人 [2]湖南省岳阳市体育中心,项目负责人 [3]安徽省安庆市水上运动中心,项目负责人 [4]安徽省安庆市全民健身馆,项目负责人 [5]安徽省凤阳县体育中心设计,项目负责人 [6]湖北省襄樊市樊城区全民健身中心,项目负责人 [7]安徽省淮南市文化体育中心设计,建筑专业负责人/方案主创 [8]安徽省淮南市奥林匹克公园主体育场设计,建筑专业负责人/方案主创之一 [9]东北大学体育馆设计,建筑专业负责人/方案主创 [10]青岛大学体育馆设计,建筑专业负责人/方案主创 [11]广东省惠州市体育馆设计,建筑专业负责人/方案主创之一 [12]深圳大学城体育中心体育馆设计,建筑专业负责人/方案主创 [13]哈尔滨市中山路建筑整饰及灯饰亮化工程,项目负责人 [14]哈尔滨沿江建筑综合整治工程,项目负责人 [15]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体育馆,项目主创之一 [16]东北大学游泳馆设计,设计主要参与人 [17]大连理工大学体育馆设计,设计主要参与人 [18]辽宁省大连市体育综合训练中心,设计主要参与人 [19]安徽省宣城市体育中心,设计主要参与人 …… 荣誉和获奖: [1]2010年第八届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中国青年建筑师最高奖),2010年 [2]广东惠州市江北体育中心设计,2009年建国六十周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入围奖,2009年 [3]淮南市体育文化中心设计,2009年建国六十周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入围奖,2009年 [4]淮南市体育文化中心设计,2010年度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建筑工程三等奖,2010年 [5]淮南市体育文化中心设计,2009年度黑龙江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2009年 [6]东北大学体育馆,2008-2009年度辽宁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二等奖,2009年 [7]青岛大学体育馆,2007年度山东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二等奖,2008年 [8]东北大学游泳馆,2005-2006年度辽宁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二等奖,2006年 [9]安庆市体育中心,2013年度黑龙江省优秀建筑方案设计三等奖,2013年 [10]建筑设计课程扩展式教学研究,2009年度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2009年 [11]体育场馆空间多元化整合设计研究,2010年度第十一届黑龙江省自然科学技术学术成果三等奖,2010年 [12]特殊自然环境群体空间设计,2011年度全国大学生建筑专业优秀教案及教学成果评选优秀教案奖,2011年 [13]建筑与结构的交响——大跨度建筑与结构综合创新设计,2013年度全国大学生建筑专业优秀教案及教学成果评选优秀教案奖,2013年 [14]黑龙江省勘察设计行业先进个人,2012年 [15]青岛大学体育馆,2007年度青岛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2007年 [16]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学新秀奖,2010年 [17]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科技创新优秀指导教师奖,2011年 [18]建筑设计课程扩展式理论与教学方法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13年 [19]指导学生获得国际国内建筑设计奖项40余项
办公电话:0451-86281142 电子邮箱:pengluo@hit.edu.cn 通讯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66号130房间 邮政编码:150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