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设计学院2025博士生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时间:2025-09-04浏览:10

2025829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2025博士生学术论坛在建筑与设计馆111报告厅圆满落幕。本次论坛以绿色智能·协同创新:构建双碳目标下的未来人居与生态城市为主题,邀请来自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专家教授,以及来自香港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博士生参加本次论坛,共同探讨建筑与人居环境领域的前沿科技与未来发展方向。论坛由哈工大建筑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姜益强主持。

姜益强主持开幕式

 

828日上午的论坛开幕式上,校研究生院副院长李均在致辞中高度肯定本次论坛的主题鲜明,立意深刻。他指出,论坛紧扣国家双碳战略与建筑业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趋势,将博士生的学术探索与国家重大需求紧密结合,体现了哈工大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他强调,学校正大力推进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深化产教融合,希望博士生们能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建设科技强国、美丽中国贡献智慧。 

李均致辞


在随后的主题报告中,同济大学孙彤宇教授学术路线规划和研究能力培养为题,系统性地阐述了博士生如何科学规划学术生涯,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研究能力,为青年学者的成长提供方法论指导。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工邓东聚焦落地实施,城市设计驱动城市更新,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和丰富实践案例,深入剖析城市设计在推动城市高质量更新中的核心作用与实施路径。北京林业大学赵晶教授带来题为风景园林数智化工作流的报告,前瞻性地探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如何重塑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描绘学科交叉融合的广阔前景。西南交通大学袁艳平教授交通强国及国际化背景下陆地交通人工环境低碳技术路径为题,系统性的分析轨道交通等陆地交通系统在节能降耗、提升环境品质方面面临的挑战与关键技术突破方向。西北工业大学陈登凯教授分享面向重大装备的设计研究及培养实践,介绍在高端装备领域培养复合型设计人才的实践经验,以及如何构建面向重大装备设计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 

孙彤宇作主题报告 

邓东作主题报告 

赵晶作主题报告

袁艳平作主题报告

陈登凯作主题报告

 

828日下午,论坛进入分论坛与海报展环节。在建筑与设计馆434332111及四楼环廊,分别举行智慧建筑及运维绿色低碳技术可持续城市与韧性规划以及文化创意与设计创新四个分论坛。来自各个高校的博士生围绕专题进行了24场学术报告,学院资深教师史立刚、陆明、余洋、王昭俊、张大勇等担任点评专家,现场研讨氛围热烈。同期举办的博士生海报展在建筑与设计馆四楼环廊展出112个亮点研究成果,吸引了众多参会者驻足交流,促进了跨校、跨学科的深度互动。

分论坛汇报及专家点评 

海报展

 

829日上午的企业专家主题报告中,来自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陈自明前沿建筑研究为题,分享了大型公共建筑、超高层建筑等领域的最新设计理念与技术创新,展现了工程实践的前沿动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张时聪深入解读了零碳建筑技术体系与产学研合作推广,系统梳理了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近零碳排放的关键技术集成路径,并探讨如何通过产学研协同加速技术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人事部主任助理李国柱则从企业人才战略出发,作了题为工程硕博士联合培养打造行业卓越工程师后备军的报告,阐明企业对兼具扎实理论功底与卓越工程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及校企协同育人的价值与模式。随后的工程硕博士沙龙,为在校博士生与导师、企业专家搭建了面对面交流、答疑解惑的平台。

陈自明作主题报告 

张时聪作主题报告 

李国柱作主题报告

 

论坛的最后环节——“校企圆桌会议829日下午在建筑与设计馆434举行。会议由姜益强教授主持,来自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华润燃气集团、黑龙省规划院等企业专家参加了交流,校企双方代表围绕工程硕博士联合培养中的选题平衡、研究生工作站效能提升、双导师协同机制等核心关键痛点展开坦诚而深入的对话。与会者集思广益,就优化联合培养模式、提升协同育人实效等问题提出了多项建设性意见。

 校企圆桌会议

 

为期两天的论坛,不仅是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会,更是一个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共育卓越工程人才的重要平台。此次论坛共评选出了12个优秀报告及19个亮点海报,通过思想的碰撞与智慧的交流,与会博士生们拓宽了学术视野,启迪了研究思路,深刻理解了将个人学术追求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意义。建筑与设计学院未来将持续打造博士生学术论坛这一品牌活动,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推动我国人居环境领域的科技进步和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和卓越创新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专家为部分优秀报告同学颁发证书